曾經(jīng)是留守兒童的她,有了孩子后回村當了“童伴媽媽”。在她的陪伴下,全村孩子都有了“媽媽”。“童伴媽媽”項目自發(fā)起后,5年來已覆蓋6省69縣833村49萬余名兒童。
在唐清英小學三年級的時候,她的父母和村里大多數(shù)父母一樣,為了讓全家過上更好的生活選擇了外出打工。在這個最渴望父母陪伴的年紀,她卻成了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。
沒想到,現(xiàn)在生了兩個孩子的她,又和留守兒童有了密不可分的聯(lián)系,成了全村留守兒童的“童伴媽媽”。
唐清英的老家在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鎮(zhèn)崗鄉(xiāng)賴塘村,一想到小時候的留守經(jīng)歷,她現(xiàn)在還覺得有些心酸。正是因為自己曾親身感受過成為留守兒童的彷徨,深知“留守”對孩子心理上的影響,所以在生下孩子后,唐清英就和丈夫放棄了原本在浙江不錯的工作,回到賴塘村的老家開了家小店,全身心地陪伴孩子成長。
“童伴媽媽”項目是中國扶貧基金會2015年10月底發(fā)起的,旨在通過“一個人·一個家·一條紐帶”的模式,以“童伴媽媽”為抓手,以童伴之家為平臺,為農(nóng)村留守兒童福利與保護探索有效途徑。記者日前從中國扶貧基金會了解到,該項目目前已覆蓋四川、貴州、江西、云南、湖北、安徽6省69縣833村49萬余名兒童。
“我想給孩子最好的陪伴”
因為本身是村里為數(shù)不多的上過大學的女性,并且沒有固定的工作,當童伴媽媽項目覆蓋到賴塘村的時候,村干部第一個就找到唐清英,想讓她擔任村里的“童伴媽媽”。
唐清英心動了,但因為當時她的小兒子才7個月,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照顧,這讓她又有些猶豫。沒想到,回到家和丈夫提起這件事的時候,丈夫也覺得這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,并鼓勵她勇敢地接受這個挑戰(zhàn)。同時,她的母親也愿意幫她照顧孩子。就這樣,在村領(lǐng)導(dǎo)的極力推薦和家里人的支持下,唐清英在2018年5月份擔任了“童伴媽媽”。
在村里有童伴之家之前,唐清英常??吹胶⒆觽冎苣]有地方可以去,只能跟著爺爺奶奶下地干活,或者就在村里閑逛,有的孩子就把自己封閉起來,整天悶悶不樂……所以當她看到擺滿了玩具、圖書的童伴之家時,她下定決心,一定要讓溫暖的童伴之家發(fā)揮最大的作用,讓孩子們都愛上這里。
“我想給孩子最好的陪伴。”唐清英說。
一開始,童伴之家的玩具就吸引了很多孩子來玩,簡單的老鷹抓小雞、丟手絹的小游戲也能讓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,但漸漸地,孩子們似乎玩膩了。
唐清英意識到自己需要更加花心思了。于是每次家訪的時候,她都耐心地詢問孩子們的想法,再結(jié)合童伴媽媽培訓(xùn)中學到的知識,制訂活動的方案。每次有孩子看到“童伴媽媽”采納了自己的建議,都顯得格外地開心。
知道女孩子喜歡跳舞,她就上網(wǎng)下載視頻,一遍遍自學,然后再教給她們,知道男孩子喜歡打球,她又擼起袖子,和少年們一起揮灑汗水……很快,唐清英用一片真心,換來了孩子們的敞開心扉。
童伴之家門外有個小院子,一次她偶然發(fā)現(xiàn),有孩子在院子里用粉筆歪歪扭扭地寫了一段話:童伴之家,我們的家;童伴媽媽,我們的媽媽。
孩子們稚嫩簡單的話語,像一股力量巨大的熱流撞進她的心里。唐清英對記者表示,孩子們短短兩句話,勝過千言萬語,那一刻,她知道,所有的辛苦都值得。
“幸福從來不是單向的”
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都江鎮(zhèn)壩街村,外出務(wù)工人員較多。7歲的小齊(化名)因父母常年在廣州打工,奶奶也無法指導(dǎo)學習,每天放學后,都會直奔童伴之家“找媽媽”。
自從2016年9月?lián)钨F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都江鎮(zhèn)壩街村“童伴媽媽”以來,唐正仙用母愛感化了孩子們緊閉的心,彌補了孩子們的親情缺憾。
曾經(jīng)也是留守兒童的唐正仙,3年來堅持定期到村民家中走訪,兒童檔案資料每月一查,每季度一更新,每年度替換保存。她還每周按時開展童伴之家的活動,在益智的活動和有趣的游戲中教會孩子們各種生活技能,讓他們學會獨立生活,自主思考,并幫助孩子們解決各種困難。
在唐正仙的耐心引導(dǎo)和陪伴下,一些原本沉默、內(nèi)向的孩子變得開朗了,愿意和她傾訴心事,她自豪地說:“就連青春期的孩子們也愿意跟我談心里話!”
除了對孩子們的陪伴,唐正仙還非常細心地建立了“壩街村童伴之家群”,通過讓家長和孩子視頻電話,給家長分享孩子日常點滴照片的方式連接起了孩子與務(wù)工父母之間的親情紐帶。
日積月累的善意變成了一股暖流,流進了孩子們的心里,打開了村里人的心扉,“現(xiàn)在走在村里,大人小孩都熱情地和我打招呼,我覺得自己真正的成了孩子們的‘媽媽’,這些孩子從不愛說話到開朗活潑的變化讓我驕傲。”唐正仙說。
“幸福從來都不是單向的。”唐正仙說,在給予孩子們陪伴的過程中,她也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,雙方的共同成長是他們賦予彼此最好的禮物。(記者 楊召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