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一年大學畢業(yè)季,一大批即將畢業(yè)的大學生將面臨殘酷的社會競爭,就業(yè)壓力讓大學生們備受挫折。據統(tǒng)計,去年考研的人數超過四百萬,這幾年各個院校報考人數公布的時候,使用到最高頻的詞就是“再創(chuàng)新高”。根據往年大數據統(tǒng)計,2016年研究生報名人數為177萬人、2017年201萬人、到2018年238萬人、2019年升至290萬人,這五年的報考人數接近翻番。
高校持續(xù)擴招,本科畢業(yè)生不斷增加的背景下,社會就業(yè)形勢是促成“考研熱”不斷升溫的主要原因。博士滿街走,碩士多如狗,本科不如狗,畢業(yè)后該何去何從成了大學生們很困惱的問題,是留在一、二線大城市奮斗打拼,還是回老家過個安穩(wěn)的日子?
有的人,羨慕小城市的安逸巴適,欲望不多,壓力不大,餓了就吃,困了就睡,卻無法忍受小鎮(zhèn)的人情世故。有的人,喜歡大城市的燈紅酒綠,車水馬龍,卻受不了日復一日的快節(jié)奏生活。也有的人,喜歡大城市的情調小資,教育醫(yī)療,卻難以接受群租房的狹小、擠地鐵的壓抑。年輕人,都要面臨許多選擇,每個人都有公平的選擇權利,是留在一線城市,還是回老家四五線城市,個人以為,優(yōu)先選擇大城市。
沒有一定深厚的家底,沒有一定的深厚背景,千萬別回縣城,千萬別回你那個“所謂的老家”,千萬不要回。
第一,沒工作機會。縣城跟四五線城市真的什么都沒有,最好的工作是什么?除了考公務員、考編制、開館子、賣衣服、開小超市,其他還有什么?世界五百強企業(yè)?開飯館和賣衣服的,都是賺的醫(yī)生、教師、公務員的錢,從他們身上撈油水。而現在電商發(fā)展迅速,一包衛(wèi)生紙都要在網上買,你的油水會一直被擠壓。一個人口只有幾十萬的地方,什么企業(yè)都“長不出來”,就像鹽堿地長不出花生一樣。
第二,學歷不再是敲門磚。清華北大的學生跟三本民辦的學生,甚至專科技校的學生是一樣的。這里只需要最低級的能力,不管你是人才還是有能耐,在這種環(huán)境下你是發(fā)揮不出來的。
第三,生活沒有尊嚴。你可能以為大城市住群租房、擠地鐵叫沒尊嚴。其實,小城市才是讓你最沒尊嚴的地方。越是陌生的社會,人與人之間越是靠契約來維系,誰違反了契約精神,誰就出局,這樣更有尊嚴。越是熟人的社會,人與人之間越是靠關系來維系,對個體尊嚴的“踐踏”就越嚴重。
如果你生活在縣城,或小城市,接觸到的每一個人基本上都會跟你有各種各樣的關聯(lián),都會沾親帶故,你大概率會跟他們相處一輩子,是不敢跟他們翻臉。哪怕是街頭賣燒烤、賣炸串的街頭小販,你都不敢得罪,因為他們會在縣城里賣一輩子燒烤,而你,也要在這里待一輩子,低頭不見抬頭見,有了過節(jié)就會很別扭。就像我們普通人,敢跟陌生人大吵一架,卻不敢跟室友、同事鬧翻一樣。就這樣,每個人都有火不敢發(fā),都是打碎了牙齒往肚里咽,人人都憋著一口氣。但攻擊性永遠不會消失,它只會以別的方式釋放出來:在你面前大聲說話,陰陽怪氣,指桑罵槐。跟小城市里的老江湖相處,你聽不見一個臟字,但又莫名的難受,仿佛句句都是在罵你。
第四,互相之間攀比內斗,生怕自己矮人一等。小城市、小縣城生活工作毫無希望,一眼看到頭。這里的人們,從來到這里,一輩子都這樣了。它就像一口鍋,把蓋子蓋上了,你再折騰蹦叫,都沒有太多用。這里的人們喜歡喝酒打牌,不是他們不思進取,而是已經麻木,不想再做無用功。但是每個人的情緒他總要發(fā)泄,人的成就感總要被滿足,無法通過事業(yè)、成就來滿足,那就通過攀比來滿足吧。男人在喝酒時吹牛上不封頂,婦女們對別人家的事如數家珍,比誰的工資高,比誰住的房子大,比誰開得車豪,比誰給的彩禮多。
如果你是一個有理想,有上進心的年輕人,還是趁早去大城市吧。在小地方,你最多有50%的精力去做事,剩下一半的精力都去應對各種纏斗了。即使那些你曾經的同窗,沒有讀過大學,甚至連高中都沒有考上,他們都能分分鐘讓你懷疑人生。所以,小地方就是“一潭死水”,沒有活力,沒有動力,能不回去盡量不要回去。
如果你還年輕,就多給自己一些機會,去感受世界去體會生活,去更大的平臺實現自我。大城市,能拓寬你的眼界和胸懷,能接觸到全球最先進的知識、理念、文化,能和最優(yōu)秀的人交流,在壓力下迅速成長。我們曾經那么拼命地考大學、考研究生,不就是為了走進大城市嗎?
一邊是無數酒吧、無所謂距離的網購,方便的網絡貸款,便捷的外賣,吃喝不愁,不用太努力就能獲得的“小確幸”人生,一邊是惡劣的城市房價,積攢二十年也不一定買得起的房子。大城床,小城房,這確實是一個問題。
不知道屏幕前的你,是愿意大學畢業(yè)回老家,還是愿意留守一線城市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