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敬明作為80后的新銳作家,一直活躍在年輕人的視野中,從出版傷痛文學的書籍再到創(chuàng)辦雜志直到做導演,一路上他的非議最多。
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品《小時代》議論聲音頗多,喜歡的人認為這是一代青春回憶,而不喜歡的人認為這是一個三觀不正、矯揉造作的作品。
然而在上海出現(xiàn)疫情后,人們發(fā)現(xiàn)做核酸的時候,精致的上海人果真像郭敬明書中描寫的人物一樣,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著光鮮亮麗的外表。
這讓大家開始調(diào)侃,原來郭敬明是“批判主義紀實文學作家”,小時代真的是誠不欺我。
外地的學生在上海讀大學有多難?聽郭敬明曾經(jīng)的吐槽便知
上海是中國現(xiàn)代化最早的城市,作為東方巴黎,這里是一個聲色犬馬、紙醉金迷的地方,很多人為這座城市著迷。
學生時代的郭敬明也不例外,從他的各個書籍里也能看到上海時代的縮影,上海這座城市對他的影響很深,而他對上海大學的印象也是非常深刻。
在郭敬明成名之后,和魯豫的一次訪談時,他提到對上海大學的印象,認為這所學校非??鋸?/strong>。
還沒來到上海讀書之前,在四川自貢老家的他生活在小康家庭里,而來到上海他才知道這個以光速往前發(fā)展的城市是多么的物欲橫流。
他吐槽身邊的同學條件都非常好,每周的衣服不重樣,手機也是換來換去的款式,自己作為一個外地學生感到非常自卑,來到上海讀書后經(jīng)過對比感到了落差感。
最讓他感到抓狂的是,當時同專業(yè)的學生95%都是上海本地的,所以老師上課都是用上海話來講,整個班就他一個外地人根本聽不懂。
為了融入這個集體,他還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去購買教材和磁帶學習上海話,不得不說早年間的求學經(jīng)歷是真的很辛苦。
讀大學應該去大城市還是小城市?
相信聽了郭敬明的這番經(jīng)歷,不少學生也開始思考自己的大學選擇,未來在哪所城市念書,對今后的發(fā)展也是深遠的。
雖然讀書這件事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定,無論是去哪所高校,是金子在哪都會發(fā)光,不過一番對比來說,還是大城市的選擇更加值得。
去大城市讀書的一點好處就是,可以讓你開闊眼界,讀大學其實最重要的并不是念書,擴展自己的思維,發(fā)展視野才是最重要的,大學是一個進化思想的地方。
在大城市讀書能夠得到的機會也多,無論是實習還是各種活動甚至是學術資源、出國交流等都會更容易獲得。
郭敬明也是因為留在這座城市,積累人脈不斷成長發(fā)展到如今的成就,越是發(fā)達的城市,擁有的資源就越優(yōu)秀。
不僅僅是師資力量上,學生的資源也是非常棒的,多與優(yōu)秀的人在一起也會讓自己更有斗志,與優(yōu)秀為伍自己才會變得更加優(yōu)秀。
雖然大城市給人的壓力很大,不少學生來了都是連連呼吁“逃離北上廣”,但是即便你不想長久地在這座城市扎根,你積累下來的經(jīng)驗與實力也能成為回到小城市的跳板。
待在小城市讀書可能更為穩(wěn)定,但是或許少了一份奮斗的心,不能說待在小城市讀書的人就不優(yōu)秀了,未來還是有走出去的機會,最關鍵還是自己要足夠的優(yōu)秀。
去外地上大學,學生們要注意哪些事項?
從郭敬明的經(jīng)歷來看,去外地上大學的確是一件需要適應與轉化的事情,不僅僅自己要融入這個城市,也要試著接納自己的大學,通過改變自己去完成想要的目標。
每年有很多外地的學生跨省上大學,有很多南方學生到北方,北方學生到南方的例子,首先就要適應當?shù)氐娘L土人情,像是飲食住宿等習慣。
最重要的就是語言問題,如果和同學們交流有困難,溝通起來確實是非常吃力的。除了適應風土人情之外,也要考慮路費的問題。
有很多到外地求學的人一年基本上只能在過年或是長假中回家,舟車勞頓來回波折的路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數(shù)目。
加上現(xiàn)在的疫情環(huán)境,兩地奔波也是非常勞累的,在外地讀書還是要多多注意安全,做好防護工作。
學生們還是多多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,不管是在哪學習,都要認真讀書、勤奮勉勵。
【今日話題】
你是支持到大城市讀書還是在小城市學習?